律师助理面试记
在到泽大所之前,我投了数十份简历,打了无数电话,那张破旧、被我标注了杭州律师事务所的杭州地图也被我折磨得皱皱巴巴。真正面试近十来家律所。此过程中,算了领略了律界的冷暖人生,聆听了“从一开始”的艰难、看尽了某些大牌律师的漠然、领教了某主任律师的手腕……而更多的律所根本就没有给我面试的机会,而是在前台就吃闭门羹。
被太多的律所拒绝之后,我仍然没有放弃,坚信总会有人欣赏我,只是欣赏我的人还没出现而已;如果没有人欣赏我,说明我根本就不适合做律师。
借某些律所集中面试的机会,我认识了几个“面友”。一天,某“面友”告诉我说延安路一座新写字楼里有一家非常大的律所,律所规模、装修格调绝对是杭城一流。他说他已递交了材料,近期也会集中面试,让我去试试。
我在黄页上查到该律所,仅有律所名称、地址和电话,没有其他介绍,和一般的律所没什么不同。黄页上的字体单薄,根本不像一家大所的广告,我想这可能是在“玩”低调吧!
(一) 初试
下午三点多,我按图索骥,来到耀江广厦。新楼,不高,楼层的层高也不高。一楼有引导牌,泽大所在四楼。到了四楼,依照指示牌找到律所大厅。
崭新的房子,崭新的装修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“指纹印”为主题的装修风格,沉稳、大气。前台小姐非常有礼貌地询问我的来意,并将我带到离总台最近的一个洽谈室。洽谈室不大,五个平方左右,两个座位。由于层高的缘故,椅子比较矮,加之自己海拔不高,坐在椅子上愈发显得渺小了。
前台小姐端上一杯茶。纸杯上的“指纹印”LOGE,非常醒目。她让我稍等,说过会领导来接待我。
应聘了太多的律所,从来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。这那里是冷漠、高傲的律师事务所?一个多家律所不要的求职者,凭什么享受这样的待遇?
正在我心下思量时,一位中年职业女性来到洽谈室,不用问我也知道就是刚才前台称的领导。她很干练、很有职业素养。后来才知道,她是泽大所的行政总监马总。
她仔细打量了我,我顺势将应聘材料给她。一份用普通钢笔手写的个人简历和毕业证书、学位证书、司法考试成绩通知单。她仔细看了我的个人简历后,说很优秀,本所将在近期通知你来面试。就这样,我的“初试”结束了。
我想,这不会是托辞吧!但看她的眼神,感觉不是。她说我很优秀,这是我找过的三十多家律所中从未给过的评价,她是不是给我这样的任何应聘者鼓励,对每位应聘者都称很优秀了。用现在的话说,我“被”优秀了一次。也许她就是欣赏我的“贵人”。我不知道,但我一直在等待她的出现。
(二) 面试
大概过了十多天,接到泽大所的电话,通知我面试。那是我久违的欣喜若狂。
2002年7月中旬的一个周六下午,我迈进泽大的面试考场。那次面试共有70多人参加,录取人数大概在5人左右。当年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是7%,泽大的通过率也是7%,心下感慨做律师真难!
等待间,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。到我了!我整了整衣领,再次迈入面试考场。面试安排在会议室,七个考官,六个考官坐我对面,一个考官单独坐在主持人位上。我看了一下考官,等待他们的发问……
我1997年大学毕业,走了好几个城市,换了七八家单位。司法考试通过后,又参加了好多次面试,比较规范的面试不低于50次,是名副其实的“面霸”。而这次面试,是我这个“面霸”最为精彩、最为成功的职场面试。这场面试将我积蓄太久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。就是这场面试改变我的整个人生。
2006年底,我将这次面试的精彩语录发布到我的网站上,原文转录如下:
问题1:你怎么知道我们所的?为什么到我们所里来?
答:“某所其实我也不知道,因为我不是学法律的。在我应聘其他律所时,一律师告诉我:像我这样的外地人,非科班,基本功稍微差一些,没人脉,需到大所锻炼,慢慢积累,机会多。如星某所、天某所,还有你们所,还有我在应聘其他所时,也有其他应聘者聊到你们所。”
一考官马上打断我说:“哦,原来你是来锻炼的。锻炼好后,就要飞?”
“不会飞的,除非本所消失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请看看我的简历,我大学毕业刚好五年,这是我工作的第四座城市,第四个行业,如果能应聘成功,将是我的第八份工作。以前的工作经验告诉我,我一直没有提升,因为我在重复简单的0到1进步,现在又从0开始了,这样简单的重复我也不想再一直下去,现在需要储备、沉淀。我希望今后的发展是1-4-8。。。”
问题2:我看你的简历,你是学工科的,在专业上有什么打算?是否希望马上从事知识产权专业律师业务?
答:“不愿意”
“为什么”?
“听说学工科的比较适合从事知识产权律师业务,正因为工科出身,基础相对弱一些,所以不能急于选定一个专业方向。我希望自己是一张白纸,在律师生涯的前几年,乱涂乱画,在做案件的过程中,慢慢总结,条件成熟再选择合适方向,现在选定还有些过急,我现在最紧迫的是需要学习处理各种类型的案件。”
问题3:你的英语好吗?
答:“怎么说呢,请看我的简历,我通过CET-4。但我认为我的英语不错”。
“什么不错,说来听听”
“我的英语阅读水平大于听力水平,听力水平大于写的水平,写的水平大于说的水平。不过,如果明年这个时候再问这个问题的话,我说的水平肯定排第一了”
“是吗?”
“是的,因为我现在一直在恶补英语,尤其是口语,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六公园的英语角去学习,如果要想知道的英语水平如何,不妨现在来个现场测试我的听力,这也是我的强项。”
此言一出,我对七八个主考官“扫描”一下,但没人测试我。
后来我进所才知道,他们都不。。。。。。,呵呵。其实,我也。。。。。。
问题4:如果你做律师,你在前三年目标是什么?
答:“我想知道,前三年的起算点,是以实习开始还是以领取律师执业证开始”
“从领取执业证开始”
“能否明确目标的含义,是指业务素质、专业方向,还是别的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说得通俗一点,就是你要赚多少钱”
“唉,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,能不能不回答?”
“一定要回答”
我有些不知所措,还是支支吾吾地说:“听别人说,一同行做了三年,刚买了辆帕萨特,那我的目标就是帕萨特了”。
“你肯定买得起”,另一考官说道
“为什么”
“因为四年后,车价大跌了”
“哈哈哈”满场大笑。
首先提出这一问题的考官(后来得知是该所主任)说:“某某,如果你说你的目标是100W,我马上录取你”
“为什么”
“这是一个执业律师的必备的信心,尽管你达不到这一目标”
后记:四年多过去了(2006年底),还在回味当年的豪情与勇气,细细算来,除了英语在退步外,其他目标和想法基本实现了!”
今天再次重温,还有些热血沸腾,战战兢兢,不知道那时为何有那么大的勇气?细细想来,主要是前期律所应聘失败,加上太想进泽大;如果此次失败,以后机会就不多了。所以,我将所有的潜能都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来。
但面试通过之后,还有复试。
(三) 复试
70多人的面试后,我有幸进入10位复试者的行列。
所谓的复试其实就是让入围的应聘者和事务所的决策者们一起座谈,律所是想通过座谈来观察应聘者的思维、表达、观察、协调等综合能力。
那天的复试座谈,我表现依然很成功。行政总监马总让我们谈谈到其他律所的面试情况,希望藉此了解其他律所长处,以便学习。尽管我在其他方面比其他应聘者稍逊一筹,但由于我是“面霸”,谈起来有充分的“事实依据”,再结合之前在泽大所的面试成绩相对优秀,所以我还是成功通过了这次复试。
但,复试通过,不等于我就当然进泽大所了。
(四) 一波三折进泽大
当时的泽大本部还没有公共助理岗位。律师助理还得要指定律师带,最为重要的是律师助理的报酬要指定律师承担,也许还有其他费用,这基本上是律师事务所招助理的行规。
一天,行政总监马总给我来电,这是她第一次给我来电。我兴奋得要命。她还是那句耳熟能详的通用词汇“你很优秀”打头阵。然后说泽大所近期要到义乌开分所,分所需要助理。她讲了很多去义乌分所的好处,征求我的意见,看看是不是可以考虑去义乌分所。
义乌经济发达,是商人荟萃之地。但我一介书生,难免有些格格不入,且杭州的人文环境是义乌无法比拟的。不过,我还是很尊重她的建议,说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,我也可以去义乌分所发展。我同时告诉他,我与妻子均为外地人,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四川小山村,妻子老家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,且妻子已怀有身孕,所以……
没等我说完,她就打断我“你们两个都是外地人,我也是女人。你不用去义乌了,我安排其他人去。再等我的电话吧,你很优秀,我们泽大很欢迎你。”
就这样,义乌分所与我擦肩而过。
过了几天,马总又来电说,事务所要为浙大法学院的某教授,也是浙江知识产权大律师,配备一名律师助理,说他非常喜欢有理工科背景的助理。她已将我推荐给他,但有个条件,就是必须先实习两个月。
我不熟悉律师这个行业,对谁是知识产权权威?谁是知识产权大律师?根本就无从知晓。但我还是觉得对我这个想踏入律师行业的菜鸟来说,知识产权太过偏门了。同时我也明白,“实习两个月”意味着如果实习不合格,我就得和泽大说拜拜了。
“马总,记得第一次面试时,我就说过我是一张白纸,需要各种颜色在上面涂,待时机成熟再选定专业方向。现在我刚入行,选定专业方向是不是太早了一些?”
“他尽管是知识产权大律师,但其他业务也做的。”
“关键是实习,如两个月的实习期考核不合格,本部又不能接纳的话,我不是又黄了?”
“你非常聪明,我相信你能考核成功的。”
“我只是刚通过司法考试,理工科出身,法律功底相对弱。他是法学教授,恐难通过。您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律师需要助理,这个岗位就……”
“好,我再看看吧。你很优秀,等我电话。”
就这样,我与一位浙大知名法学教授,也是知识产权大律师擦肩而过。但是,后来的事实证明,我并非与这位浙江知识产权界的大腕无缘。
又过了几天,马总再次来电,说让我到她办公室来谈谈,电话中也没有提及谁愿当我师傅的事情。我忐忑不安,是不是没有找到带我的师傅?给我坏消息?我好害怕。
我诚惶诚恐地来到她办公室。她非常客气,说我有很多优点,再次说我很优秀。但这次谈的不是给谁做助理的事情,而是……
“我们泽大所有很多优秀的律师,理论与实务都很好,但个别律师不太擅于宣传,我们事务所准备成立一个推广部门,让你负责。我看你以前做过市场,如何?”
“是的,我曾经做个市场,但我通过司法考试的目的是学习法律技能,将来成为专业律师,不是一个营销大师。”
“我们所才成立一年多,新所当然需要创新,律师事务所设立推广部也是一种尝试,你可以试试看。”
“对于推广,我有基础,但我缺乏的是法律技能,我通过考试的目的是堂堂正正做律师,而不是律所推广人员。如果我做推广人员,何必通过难度这么高的司法考试呢?”
那天下午,她与我谈了近两个小时,她无法说服我,我也无法说服她。谈到最后,马总依然那句“你很优秀,泽大所还是欢迎你的,你再等等看”。
我再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。我很优秀吗?为什么“优秀”得如此艰难?我开始怀疑自己,也在怀疑她所谓“优秀”的的涵义。难道真是“通用词汇”吗?
去泽大前我一直不停地寻找律所,但经过泽大的这几次折腾后,我有些筋疲力尽,再也没有信心和勇气到其他律所应聘。
大概又过了十来天,马总再次来电。她说浙大分部那边需要一名公共助理,征求一下我的意见。泽大之所以称为泽大,是因为泽大以浙江大学法学院以依托,由原浙江浙大律师事务所脱钩转制而来,浙江大学法学院有律师执业证书的老师均为泽大所的兼职律师。
泽大所浙大分部当初在浙大西溪校区,也就是老杭州大学。去分部尽管不是我当初最希望的,但现在没有任何律所愿意支付薪酬接纳我,我又有什么选择呢?我还是爽快地答应了。
当天下午,我再一次踏进马总的办公室,她仍笑容可掬。
“浙大分部那边有个公共助理岗位,我认为你非常合适,就推荐你了。”马总开门见山。我松了一口气,无论如何,工作有着落了,还有报酬,只是少了点。
就这样,我与泽大结缘了,更为重要的是,我与浙大结缘了。自此,我找律所的脚步终于停了下来。
2002年8月8日,我正式到泽大上班,我的律师生涯正式开始了。
(五) 后记
就在我上班后,泽大新一轮招聘又开始了。十多天后,泽大所又录取了三位律师助理。他们三位比我幸运,都留在泽大本部,而且分别给三位创始合伙人做助理。我好羡慕他们,羡慕他们能在这么漂亮的写字楼里办公,而且指导老师是创始合伙人。
但我一直不明白,为何在我应聘半个月后,泽大所的助理需求重新“释放”?这只能说明我根本未进入创始合伙人视野范围,更不是他们挑选助理的对象。他们根本就“看”不上我这样一个年龄偏大、在杭无任何人脉基础且没有正规的法学教育背景的异乡人。唯有马总“看中”我,一如既往地说“我很优秀”,在没有其他人看中的情况下,将我“发配”到泽大分部。
对此,我一直耿耿于怀,直至2007年我有能力、有资格挑选助理时才释然。
如今,我已成为泽大所的副主任,参与了本所最近三年的助理招聘工作,终于明白了应聘律所的一些道理!
罗云律师 于 2011年10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