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案

书写最真实的产权要点

当前位置:首页>文案

罗云律师:为什么要做一名知识产权律师

时间:2016-03-02



文/天册 罗云律师 律师
 
自2002年律师执业以来,已历13载。从一个“什么都不会做——什么都做——部分不做——主要做知识产权”到现在“只做知识产权”的律师。一路走来,着实艰辛,但很快乐。

自2006年初,选定知识产权为发展方向至今也近十年,“十年磨一剑”,终有所获。律师专业化一直是热门话题。但反观现实,真正专业化的人少之又少。经常有同行问,专业化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?我总是淡然地回答,专业不难,难在坚持。我希望将自己当初选择的初衷分享给各位正在专业化、想要专业化的律师同行们,但拙见能给站在十字路口的同仁们一些启示。律师专业化路径一般有两种,第一种是主动专业化,就是像我这样的,自己选择方向,自己选择案件,自己促使自己逐步专业化;第二种是被动专业化,即拜专业团队师门之下,整个团队拥有足够案源,环境迫使你不得不专业化。比如,若有幸加入上海陶鑫良大律师的团队,不专业都不行,因为他的团队只做知识产权。两相比较,第一类专业化路径的难度远高于第二类,第二类专业化路径虽容易但需要机缘,这样的专业化团队就稀缺,碰上更不容易。
 
如我,当初在选择知识产权作为发展方向时,我也曾彷徨过,迷茫过……
 
执业之初的几年,我跟随浙大法学院兼职律师的大咖教授们办理了多起行政诉讼。老师是知名行政法教授,会给我一些行政诉讼案源,助我度过最艰难的时期。所以当我面临专业化选择时,行政诉讼无疑是首选。而选择知识产权,没有案源,无异于舍近求远,舍易求难,更没有人提携,只能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。
 
但是思虑再三,我还是放弃了行政诉讼方向。因为,行政诉讼在我看来不能给我带来执业成就感。行政诉讼通俗的讲就是“民告官”。如果代理官方即政府,基本会胜诉,但胜诉结果一般与律师的法律素养或执业技能关系不大。如代理民一方,当事人对诉讼结果期望很高,但往往最后不是撤回起诉就是败诉,对我来说,不能接受这种挫败感。
 
古人云:“人贵有自知之明”,我们常会犯一个错误,就是对他人品头论足,头头是道,却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。“自知”非常重要,知道自己能做什么、擅长做什么、什么能做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选择知识产权,应该来源于我对自己的背景和能力有足够清醒的认识。
 
第一,知识产权,可扬长避短。
 
我是个工科生,当初在法律圈子几乎没有自己的人脉关系。亲朋好友都与公、检、法不沾边,与大企业法务也不沾边,更没有在国家机关的法规处的资源。我相信,人脉资源的局限性对每个转行的人来说,都是莫大的痛苦。而且,从工科转行法律,虽然通过司法考试,但法律素养与法律科班生还是有相当差距。很显然,这是我的短板。
 
上帝关上了一扇门,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。与知识产权嫁接,我的弱势瞬间就转化为优势。知识产权中,门槛最高的当属专利。很多法科生对专利十分畏惧,绝大部分也都被挡在门外。尽管专利以外的其他知识产权业务,与理工科背景并无多大关联。但是,在一般人眼里,尤其是律师业内,理工科背景几乎知识产权的代名词。对于工科背景的我来讲,选择知识产权,无疑是“扬己之长,克己之短”的捷径。
 
第二,知识产权,看起来很美。
 
知识产权,听起来高大上,但只有金字塔尖的人才能领略高大上的滋味。十年前,懂知识产权的人还很少。当时的知识产权领域,市场需求量小,做的人也少。知识产权案件虽小,但社会关注度高,具有较高的识别性,如商标之显著性较强。恰当的定位,是成功的一半。多年之后再回顾,这个定位还是非常精准的。其实,从某种意义上讲,定位也是一种传播方式,更是一种营销。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。信息泛滥的同时,人们接受信息的意愿却在减少。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,精准定位就是致胜的一招。
 
第三,知识产权,环境干净,有尊严。
 
我个人认为,知识产权司法环境相对干净,这也是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坚持下来的最重要原因。知识产权法律共同体,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官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,有很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梦想。知识产权门类庞杂,涉及新问题非常多,尤其是专利,每个专利涉及的技术都不同,法官与代理人只有吃透技术,才能准确适用法律。因此,法官与律师可以进行相对平等的沟通。此时,律师的执业尊严得到很到的维护。
 
赵传的一首歌,尊严比生命更重要。作为律师,尊严比金钱更重要。
 
以上就是我选择做一名知识产权律师的原因,自觉无悔,与诸位分享。


上一篇:罗云律师:我为什么从测绘转行当律师?

下一篇:罗云律师:我的五次律所应聘经历